貴州高原紅楓湖水庫和百花湖水庫浮游植物功能群時空演替特征.pdf
為了解貴州高原紅楓湖水庫和百花湖水庫的浮游植物功能類群及其時空分布特征,于2012年至2013年枯水期11月、平水期4月、豐水期7月對紅楓湖和百花湖水庫浮游植物與水樣進行分層采樣分析,對兩座水庫浮游植物功能群進行劃分。以及為了解入湖河流對水庫浮游植物功能群組成變化和水質的影響,于2013年8月中旬9月下旬、2014年3月下旬5月下旬對百花湖入湖河流麥西河河口進行每天表層及每周分層的浮游植物和水樣進行采樣分析;通過對紅楓湖水庫長期的浮游植物資料進行收集與分析,以探究紅楓湖水庫浮游植物功能群的長期演替特征。研究結果表明紅楓湖水庫檢出7門102種屬,百花湖水庫共檢出7門109種屬,均為綠藻種類數最多,其次為藍藻;群落結構均表現為枯水期以小環藻(CYCLOTELLASP)為優勢種(屬),豐水期以湖泊假魚腥藻(PSEUDANABAENALIMICA)為優勢種。浮游植物豐度組成表現出明顯的季節更替和垂直變化,表現為枯水期<平水期<豐水期,表層至底層豐度逐漸減少的趨勢。紅楓湖水庫浮游植物共劃分為25個功能群,百花湖為22個,頻率分析發現功能群P、B、D、J、LO、MP,LM在兩座水庫中頻率分布均大于50%,為兩座水庫的常見功能群。各采樣點主要浮游植物功能群季節變化大體相同,枯水期各采樣點功能群較少平水期、豐水期功能群有所增加;兩座水庫的優勢功能群各水期變化規律為紅楓湖水庫枯水期JBP→平水期S1JBF→豐水期S1DJ。百花湖水庫枯水期PB→平水期JX1→豐水期S1。各水期的垂直變化為紅楓湖水庫將軍灣與后午兩個采樣點的6M作為分界點浮游植物功能群在該層都發生轉變,而大壩水位較深在10M處浮游植物功能群轉變層;百花湖水庫在10M15M和底層易發生變化。紅楓湖水庫浮游植物生長策略變化規律為枯水期CR策略藻種→平水期RCRCS策略藻種→豐水期R策略藻種,百花湖水庫浮游植物生長策略變化規律為枯水期RCR策略藻種→平水期CRC策略藻種→豐水期R策略藻種。水體浮游植物優勢功能群在物質供給、能量輸入均較理想的條件下能充分生長,隨著能量限制程度的增加而較其他類群更具耐受性。功能群P、B、J、S1在兩座水庫的季節演替中占據主導地位,主要功能群生境特征都適應于中富營養水體,S1適應于透明度較低、混合程度較高的中富營養水體,P適應于分層的富營養水體,J適應于混合的高富營養淺水水體,B對分層敏感適應于中營養水體;水溫是影響紅楓湖浮游植物功能類群分布變化的主要因子;營養鹽為次要因子。通過浮游植物功能群與水體環境相互關系可以得出百花湖和紅楓湖水體處于中富營養狀態。麥西河河口兩個時期浮游植物豐度高,且隨溫度的升高而遞增;水體透明度低,混合程度高;浮游植物功能群無明顯垂直分層現象。浮游植物共劃分出23個功能群,S1為長期絕對優勢功能群,通過功能群對水質的響應得出該水域為富營養水體,百花湖水庫的功能群組成及水質受其影響。1980年至今紅楓湖水庫優勢功能群組成的演替特征為由功能群M(微囊藻),H1(束絲藻)轉變為S1(湖泊假魚腥藻)占絕對優勢。水體營養條件變化是發生演替的驅動因素。
收藏
編號:20190224120151521 類型:共享資源 大?。?span class="font-tahoma">4.97MB 格式:PDF 上傳時間:2019-02-26
4
賞金
- 關 鍵 詞:
- 紅楓湖水庫 百花湖水庫 浮游植物 功能類群 時空演替特征
- 資源描述:
-
為了解貴州高原紅楓湖水庫和百花湖水庫的浮游植物功能類群及其時空分布特征,于2012年至2013年枯水期(11月)、平水期(4月)、豐水期(7月)對紅楓湖和百花湖水庫浮游植物與水樣進行分層采樣分析,對兩座水庫浮游植物功能群進行劃分。以及為了解入湖河流對水庫浮游植物功能群組成變化和水質的影響,于2013年8月中旬—9月下旬、2014年3月下旬—5月下旬對百花湖入湖河流麥西河河口進行每天表層及每周分層的浮游植物和水樣進行采樣分析;通過對紅楓湖水庫長期的浮游植物資料進行收集與分析,以探究紅楓湖水庫浮游植物功能群的長期演替特征?! ⊙芯拷Y果表明:紅楓湖水庫檢出7門102種(屬),百花湖水庫共檢出7門109種(屬),均為綠藻種類數最多,其次為藍藻;群落結構均表現為枯水期以小環藻(Cyclotellasp.)為優勢種(屬),豐水期以湖泊假魚腥藻(Pseudanabaenalimica)為優勢種。浮游植物豐度組成表現出明顯的季節更替和垂直變化,表現為枯水期<平水期<豐水期,表層至底層豐度逐漸減少的趨勢。紅楓湖水庫浮游植物共劃分為25個功能群,百花湖為22個,頻率分析發現功能群P、B、D、J、Lo、MP,LM在兩座水庫中頻率分布均大于50%,為兩座水庫的常見功能群?! 「鞑蓸狱c主要浮游植物功能群季節變化大體相同,枯水期各采樣點功能群較少平水期、豐水期功能群有所增加;兩座水庫的優勢功能群各水期變化規律為:紅楓湖水庫枯水期JBP→平水期S1JBF→豐水期S1DJ。百花湖水庫枯水期PB→平水期JX1→豐水期S1。各水期的垂直變化為:紅楓湖水庫將軍灣與后午兩個采樣點的6m作為分界點浮游植物功能群在該層都發生轉變,而大壩水位較深在10m處浮游植物功能群轉變層;百花湖水庫在10m~15m和底層易發生變化?! 〖t楓湖水庫浮游植物生長策略變化規律為:枯水期CR策略藻種→平水期RCRCS策略藻種→豐水期R策略藻種,百花湖水庫浮游植物生長策略變化規律為:枯水期RCR策略藻種→平水期CRC策略藻種→豐水期R策略藻種。水體浮游植物優勢功能群在物質供給、能量輸入均較理想的條件下能充分生長,隨著能量限制程度的增加而較其他類群更具耐受性?! 」δ苋篜、B、J、S1在兩座水庫的季節演替中占據主導地位,主要功能群生境特征都適應于中富營養水體,S1適應于透明度較低、混合程度較高的中富營養水體,P適應于分層的富營養水體,J適應于混合的高富營養淺水水體,B對分層敏感適應于中營養水體;水溫是影響紅楓湖浮游植物功能類群分布變化的主要因子;營養鹽為次要因子。通過浮游植物功能群與水體環境相互關系可以得出:百花湖和紅楓湖水體處于中富營養狀態?! ←溛骱雍涌趦蓚€時期浮游植物豐度高,且隨溫度的升高而遞增;水體透明度低,混合程度高;浮游植物功能群無明顯垂直分層現象。浮游植物共劃分出23個功能群,S1為長期絕對優勢功能群,通過功能群對水質的響應得出該水域為富營養水體,百花湖水庫的功能群組成及水質受其影響?! ?980年至今紅楓湖水庫優勢功能群組成的演替特征為:由功能群M(微囊藻),H1(束絲藻)轉變為S1(湖泊假魚腥藻)占絕對優勢。水體營養條件變化是發生演替的驅動因素。
展開閱讀全文

zs文檔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